本报记者 陈 希 通讯员 黄志良 张飞君
保持无错检纪录
陈海英是医学专业毕业的,但医生和法医却相差很大。她第一次解剖尸体就吐翻了。但这并没有让她退却。凭着对职业的笃定和不服输的精神,在很短的时间内,陈海英便从医生的角色切换到了法医职业上来。
一根毛发、一滴血迹,都是揭开真相的重要细节;一处伤痕、一个手势,都是亡者留下的无声之语。陈海英要求自己每一次出现场,每一次检测,都必须尽心尽力,不能出现错漏。她严谨地对待每一个案子,每一步都以科学的精神、探索的态度,依照程序和规定进行。
值得骄傲的是,目前,陈海英所做的鉴定全部被法庭采纳,准确率达100%,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错检事件。
物证“说话”,是她最享受的一刻
每一份检材的背后,可能就藏有破案密码,就能依此寻到真凶。赣州市公安局只有一个DNA实验室,这些年来,各式各样的检材,源源不断地从各地公安局送到实验室,等着出结果,陈海英也自然而然地成为“工作狂”。
2015年8月5日上午,湛田乡某村发生一起特大杀人案。当时,案发现场没有目击证人,中心现场没有公共视频,没有有效的破案线索,民警都指望通过DNA破案。
正在休假的陈海英了解情况后,连夜赶到DNA实验室,与同事巫启民并肩作战。“前期检验的结果不理想,分型图谱杂峰较多。”巫启民记得,为进一步获得良好分型图谱,陈海英通过专业手段,最终获得一条可靠的DNA信息。
将结果报告专案指挥部后,分批次总计送来了3000余份生物检材排查样本。经过5昼夜连续奋战,最终通过DNA技术锁定犯罪嫌疑人刘某。
此前,赣州市开发区还发生一起杀害老人和小孩的恶性案件。因为案发现场为高校周边的宾馆,人员进出繁杂,排查工作如同大海捞针。陈海英一个人在实验室两个多月加班熬夜,案件仍然没有突破。
那几个月,陈海英因为“熬”这个案子,整个人消瘦了不少,但她仍然不愿放弃。后来在某个傍晚,跟往常一样,她比对排查样本,分析数据,突然,一张图谱让在场民警激动不已,经再三比对,确定排查的某份血样与现场检出的信息存在关联。再经过进一步比对,成功比中嫌疑人刘某。
“物证‘说话’了,结果比中了。那一刻,真的,整个人都轻松了。”陈海英说,从业17年,她最享受的一刻,就是检测结果出现重大进展的时候。“所有加班加点带来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。”
法医新技术的攻坚能手
通过专业技术一次次破解“尸语”密码,让案件得以破获的同时,也让陈海英更加清醒地认识到,法医物证DNA技术在日常破案中越来越重要,而且新技术层出不穷,要顺应形势的发展,必须不断学习创新。
为了探索DNA传统提取方法的改良之路,陈海英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,向有先进经验的同行学习,并对国内外的各个DNA提取试剂盒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。
经过反复实验论证,她和大家一起,终于在2013年建立了接触性DNA检验改良方法的初步模型。团队将改良方法用于实战,在实战中慢慢摸索出更多的经验,有效精简步骤、降低污染概率、缩短提取时间。如今,接触性DNA的检出率从之前的6%提高到了25%,与传统方法相比,检出率提高了317%。
优秀团队的领跑者
刑事技术工作,对人才的依赖性非常大。因此,实验室的任务,除了破案和科研,还要助人成长,培养人才。
“陈海英是我们刑侦技术团队的优秀领跑者。”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谢江说,这些年,在陈海英的带领下,该局DNA实验室已成为了全省唯一一个通过国家实验室认证的DNA实验室和公安部重点DNA实验室。
在生活上,陈海英非常关心同事。与基层公安单位战友聚在一起的时候,她给人留下豪气、爽快的形象,大家都称她“海哥”。
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,陈海英基本上很少有大块时间空出来照顾家庭。照顾家人的重任自然落到了爱人张信忠肩上。陈海英的爱人张信忠对她完全理解,也很心疼,“我对她的希望,就是希望她能好好地睡一觉。”
人物档案
陈海英,2003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,现任江西省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DNA实验室主任。先后出现场500余次,参与解剖尸体近百具,受理物证检验案件7000余起,检验物证检材1.2万余份,出具物证检验报告3300余份。陈海英入选第五届全国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成员,荣立二等功1次,获得多项荣誉称号。